地区考研机构

毛主席用同一问题考研王洪文和邓公,两人的回答,眼界高下立判

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这句韩语的《马说》,就是毛主席和邓小平的真实写照,两人并肩作战多年,能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,因此有着深厚的革命友情,而两个人不同的个人魅力,也让彼此欣赏不已。

01

新中国建立后的某一天,毛主席曾经将邓小平和王洪文叫到一起,并且当着两人的面,问出了同一个问题:做一个假设啊,如果我哪一天不幸去世了,关于国家的形势和政策,你们是怎么考虑的,觉得会不会有什么变化?

毛主席问这个问题,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。他其实是想从两人中找一个接班人,他认为只有最合适的接班人,才能掌管好军队,稳定好新中国的局势,进而将国内的经济发展起来。可以说,毛主席想的是很长远的,他为了中国的老百姓,甚至不惜与人谈起了自己的生死。

毛主席一抛出这个问题,邓小平和王洪文精神都瞬间紧张起来,很认真地思考起了这个问题,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
王洪文是第一个给出答案的,他直言会继续拥戴毛主席的理念,不管是政策还是局势,都会与毛主席在的时候一样,不会有任何的变化。乍听下去,王洪文的回答还算中规中矩,但是世界局势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,王洪文这样的回答,就显得有些局限,没有远见和大局观了。

听完王洪文的回答,毛主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情绪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邓小平,想要听一下邓小平的想法。只见邓小平不慌不忙的,操着一口四川口音对毛主席说到,他认为,如果毛主席去世了,那局势肯定会变得十分混乱,很难再保持如今的

局面。

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,邓小平的这个回答,太过于激进,也太过于不尊重毛主席。可是反观毛主席,并没有觉得邓小平的回答有什么问题,反而是期待地问邓小平,如果真的那样,他能给出什么解决方案。

02

如毛主席一样,邓小平也十分淡定,他慢条斯理地将台子上面摆放的两个茶杯,轻轻换了一下位置,然后看向了毛主席。看到邓小平的操作,毛主席很开心的一样,赞同地点了点头。

大概没有人,比毛主席更了解当时的局势。他深知,因为与苏联关系的恶化,所以战争随时都有可能来临,再看国内的军区的领导们,依然是老一派的行事作风,会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。

关于接班人的选择,毛主席有自己的考量,并暗自定下了三条用人的原则。首先,他觉得接班人对自己的态度不重要,只要有才能,能够管理好军队就行。

除此之外,还是才能,只要才能够强,不管过去的背景如何,是中国共产党的人也好,曾经效力于敌人也罢,只要现在是一心扑在共产党的事业上,并且有才能,就有可能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。

最后,毛主席在选拔人才的时候,还十分注重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,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些优势,加速国家的发展。

从这三个方面不难看出,毛主席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国家上。作为国家主席,他并没有将自己摆放得高高在上,反而是和气待人,尽心做事,哪怕有人因为意见不合,当面冒犯了他,他也毫不在意,反而是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,这方面,许世友将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
03

因为一次战争的失利,毛主席提出要见一见许世友,共同分析战争中出现的问题,以避免之后再犯同样的错误。但是许世友将军并不知道毛主席的用意,只以为主席要向他问责,所以两人见面之后,许世友将军还没有听毛主席多说,就激动的对毛主席说,这次的责任并不在自己身上,说到激动之处,还有动手的倾向了。

与许世友将军的激愤相比,毛主席就显得很平静。他没有打断许世友将军的话,而是很有耐心地听他发完牢骚,最后才认真仔细地跟许世友将军分析事情,让许世友将军彻底心服口服。也正是毛主席的这份大度和亲和力,才能让每个人都紧紧团结在一起,共同为人民谋福利。

在经济发展上,邓小平凭借高瞻远瞩,提

出改革开放的政策,大胆开设深圳特区等一系列举措。事实证明,毛主席的眼光没有错,邓小平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,中国的经济,从此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你可能也会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