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区考研机构

为什么这么多人劝你考研

??前两天得知一个消息,20考研,报考本校的学生已经超过本校提供的研究生名额了。

也就是说,如果报考外校,没有调剂回本校的可能,甚至报考本校,还潜藏着被刷的风险。

如此内卷,周遭一直以来都人心惶惶。

诚然不想贩卖焦虑,但我想直面考研谈一谈。

在训练营正式跟导师对接后,针对我目前的困惑,她直截了当提供了两方案,首选就是考研。

我当即告诉她我不愿意,因为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适合耐下性子去做学术搞研究的人。

浸淫三年,我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。

可是她却说,你要去更好的平台,研究生学历是标配,而你目前的简历在大公司,连初筛都过不了。

这句话很伤我的心,但也在我意料之中。

即便如此,我依旧拥趸自己不考研的决心,因为确实是不喜欢。

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并践行自己的态度,这就是我顿悟后的结果。

同时,我希望那些目标明确考研的人,去考!

这个问题从来就不在于考研是件什么样的事,而是在于你对自己人生做出了什么样的规划。

你是否明确远方的路。

少数人适合做研究生,或者说有豁出去用三年改变人生局限的意志。这些就该去考。

但大多数人却只是盲目地,拖延地,迟疑地,为了考研而考研。

坦白来讲,我只能站在大多数为了就业而考研的人的立场去说,学历对就业而言,只是敲门砖。

很多的本科生找不到工作,因为嫌工资待遇太差,所以去考研。

但很多的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。

因为他们会觉得,我已经是研究生,我的眼光和标准当然不能和本科生同等而语。

可是市场却依然给不到那些人想要匹配的岗位

资源。

归根结底,很多长期待在校园内始终冠以学生思维的年轻人,并不明晰现实中需要去做什么以达到社会就业需要的标准,或者从未或不敢去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现实。

这很难听,可却是实话。

班主任告诉我,其实是这样的。

大学生逐渐增多,大学师资需要上升,所以国家鼓励考研考博,希望更高学历的人去教大学生。

恰好就业形势不好,所以高学历也成了就业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

因为企业可以凭借它迅速筛掉一大批人,省时省力。

所以换句话说,企业可能只是想偷点懒,却不小心耽误了一些人的三年。

可很多人却因此以为,唯学历论是迅速获取成功的首要因素。

殊不知它根本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感,只是暂时缓解了你的慌张。

最近听了一段考研分享会。

一位一战清华上岸的学长初试370多,复试被刷,最后通过校内调剂还是留在了清华。

一波三折,终于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。

可是在听完他的分享后,我们都不淡定了。

他以一段凡尔赛式发言告诉我们,真的不是谁都能考清华。

这位学长,当年高考分数就能上985,只是出于专业选择了本校,高中同学中不乏清北复交大佬,深受周围人的影响确定考研清华,五个月内成功上岸。

他的经历其实都没有什么借鉴意义,因为离普通人相差太远。

不过却一直对我们强调着,考研也是一个筛人的过程,筛掉了那些不合适的人。并且,实际上考研是真的很难。

但它对于一些人来讲,不失为一项好的选择。

比如我本专业的学姐。

她想从事本专业所在的行业,觉得通过考研深造再工作发展会更好。

所以一志愿报了本校,最后初试415,复试轻松上岸。

这分数去更好的大学绰绰有余,但她并不在意,因为她特别明确和笃定。

关于内卷,我很喜欢这个观点。

这是因为,一些不想做普通人的普通人,在不断与那些不普通的人的竞争比较中内耗了自己,从而把其他的普通人给卷了进来。

可事实上,很多真正在战役中获胜的普通人,并不是卷出来的。

实习中看到了一位清华学生说的话:“焦虑的正向反馈应该是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,而不是拼命和别人竞争。”

所以他从不过问别人干了什么什么,只是专注做着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,然后就逐渐变得不普通了。

“选择不卷的代价可能是成绩平平,但找到学习和工作的节奏,并快速摆正自己的姿态,带来的长远效益则是不可估量的。”

所以在考研这件事上,人要坦然一点,试着去尊重自己的内心,从心而行。

学会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,而不要陷于围墙效应当中,深受内卷荼毒,为了卷而卷,为了卷而考研。

写在最后。

希望,坚定考研的你,可以一战成硕。

希望,坚定不考研的你,始终闪闪发光。

你可能也会喜欢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